“新冠肺炎”都更名了,加强宝宝免疫力刻不容缓!
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、疫苗接种的普及、防控经验的积累,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。
26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,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。并将于2023年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“乙类甲管”调整为“乙类乙管”。这是自2020年1月20日我国开始实施严格的传染病甲类防控措施后,疫情防控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。
简单说一下“乙类乙管”的核心内容就是:
-
不再实行隔离措施;
-
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;
-
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;
-
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;
-
检测策略调整为“愿检尽检”;
-
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;
-
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。
目前,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快速上升阶段,受各地人群流动性、人口密度、人群免疫水平等的差异,各地迎来疫情流行高峰时间会有所差别,未来一段时间各地将陆续面临疫情流行的压力。对于有婴幼儿的家庭来说,除了做好个人防护外,继续配合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外,加强宝宝的免疫力也是很多家长非常关注的话题。如果宝宝抵抗力强,更容易安全度过特殊时期,身体才会健康,生长发育才会更加快。
那在此特殊时期如何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呢?首先,各位家长要了解,在正常情况下,6 岁以下的孩子平均每年会感冒 6~8 次。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,尤其冬春季节,有些甚至每个月会生病 1~2 次,这些情况都是很常见,所以,不要随便判断自己家娃免疫力弱了。那如果自己宝宝真的属于免疫低下的情况,怎么提高呢?
1、“有菌”环境下成长
对于多数没有明确的免疫缺陷的宝宝,提高免疫力是需要家长积极配合的,且长时间作战的大问题。宝宝的免疫力是依赖接触外界的一些微生物,逐渐的形成针对外界有害病原体的一些抗体,因此环境既不能太过干净,也不能太差。病原体过少,宝宝的机体免疫系统不认识有害的微生物;病原体过多,体内抗体抵抗不了,很容易导致生病。
尤其是现在处于特殊阶段,很多家庭存在过度消毒的现象,殊不知,长时间过于频繁的消毒不仅没有用,还会对宝宝的免疫力和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。比如,过度消毒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,不利于宝宝免疫系统的成熟。益生菌应该生活在无氧的环境中,但是肠道中有说话和吞咽时带来的空气。这就需要环境中的需氧细菌来帮助消耗这部分空气中的氧气。但如果经常消毒,会杀死这些需氧菌,破坏益生菌的厌氧环境。长此以往,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。
再者,有的妈妈用84消毒水擦地板,宝宝在地板上爬来爬去,然后吃手,消毒剂就这样进入了肠道,从而杀死了宝宝肠道中本身存在的正常细菌。很多宝宝的物品如餐具、牙胶、奶瓶、玩具,在清洗干净的情况下,没有必要反复煮烫、蒸汽消毒,因为人体已经很好适应了正常环境中的微生物,其实这些物品上的微量有益菌对人体也是有帮助的。
2、提高母乳的“质”与“量”
6个月后宝宝生长发育的速度是非常快的,到了6个月以后的话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力慢慢地会减少,可是宝宝自身的抵抗力系统还在建设的过程当中,所以这个阶段怎么样增强宝宝抵抗力是妈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。母乳中里面有着许多的营养素能够帮助提升宝宝的抵抗力,可前提是母乳的质和量都要有保证的。
现在的社会节奏很快,在生活和工作中大家的压力都非常大。这就会让很多辣妈的身体状况和饮食结构都没有达到标准水平,造成母乳的“质”有所下降,并且有些辣妈本身母乳量较少同时在怀孕的时候还在工作,也造成母乳喂养的“量”不能得到充足的保证。在“质”与“量”都不太好的情况下,要是坚持单纯的母乳喂养也许会造成宝宝的营养摄入不足。所以要是出现了这种情况,妈妈最好是采用混合喂养的方式,让孩子食用一些配方的有营养的奶粉,为宝宝抵抗力系统的建立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。
如果孩子再大点,例如3岁左右的宝宝,建议吃有营养、蛋白高的食物,如猪肉、鸡蛋、鸡肉及牛奶等,同时鼓励3岁宝宝不挑食,也要适当食用蔬菜、水果等,做到饮食均衡,以确保营养充足,身体体质也会相对更好。
3、 合理的作息习惯,保持身心愉悦
可以给宝宝制定作息规律表,早睡早起,充足睡眠,培养作息规律的好习惯,对提高免疫力有一定效果;现在对于很多家庭来说,不能经常带宝宝外出活动,可以选择在天气良好的时候,多让宝宝晒晒太阳,在家多与宝宝做互动。
还有一点就是情绪对免疫状态也很重要,帮孩子增强免疫力,是一个稳扎稳打的过程,没有捷径,需要家长从方方面面帮助孩子一起营造愉悦的家庭氛围。千万别小看家庭氛围对宝宝身体的影响,家庭愉悦的氛围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,心理健康有利于强化免疫系统。免疫系统,对于外界侵入人体的有害物质可以进行识别、围剿,并且及时清除,这样就可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。儿童的免疫力与多种因素有关,作为护理宝宝的主要负责人,不管是从宝宝的饮食,作息,以及对宝宝的护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!宝爸宝妈们需要持续不断地多学习些科学的护理方法,跟宝宝一起成长。